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避无可避!自动驾驶的巅峰对决,就在Robotaxi战场!

汽车消费网
2025-08-27

2025年,自动驾驶行业又变得热闹非凡。

这个承载着人类未来出行之梦的行业,从最开始就是朝着Robotaxi的方向飞驰。然而,当行业遇到技术瓶颈,逐渐失去资本市场关注的时候,有一些聪明的公司,选择暂停主线故事,另开辟新的支线故事。

这种做法或许在短期内可解融资的燃眉之急,然而,支线故事的发展同样绕不开这个瓶颈,不仅技术有问题,其规模和体量的天花板,依然难以比肩Robotaxi。

从去年开始,L4级自动驾驶的较量,又重新回到主线故事——Robotaxi再次成为主战场。

这也证明了,L4级自动驾驶的巅峰对决,是绕不开Robotaxi的。而其中争夺的高地,就是Robotaxi车队规模化运营的能力,比拼的是综合实力,是技术与运营、营收与利润、差异化与可持续相平衡的较量。

中美Robotaxi齐向前,两家“全球Robotaxi第一股”再起纷争

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自动驾驶领域的进度不断向前推进。

当地时间8月21日,Waymo在美国拿下纽约的测试许可,在曼哈顿、布鲁克林这种繁华街区的复杂交通路况下,再度升阶自己的自动驾驶能力。





马斯克的自动驾驶梦也正式上路,特斯拉的Robotaxi启动了商业试点,在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城先行部署小批Robotaxi,开始接送付费乘客。





而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今年的进展也明显加快了步伐。

争夺“全球Robotaxi第一股”名号的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在产业合作、出海、商业落地等方面捷报频出,同时也将竞争推向白热化。

今年6月,小马智行的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曾表示,从规模化和无人化两个标准看,在L4级自动驾驶“牌桌”上的仅有Waymo、小马智行、百度三家公司,其他公司甚至没有达到第一梯队三家公司两年半前的状态。

这番言论火药味十足,遭到文远知行CFO李璇在朋友圈的回怼,diss小马的车队数量和落地进程不及文远。





今天,我们就从财报表现、出海落地、车企合作、车队规模等方面,来比较一下二者孰高孰低。

近期,两家公司相继发布了二季度财报,其营收和核心业务均出现较大增幅。

文远知行2025年二季度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60.8%,其中,Robotaxi业务营收达4590万元,占整体营收的36.14%。

小马智行2025年二季度营收2150万美元(约为人民币1.54亿元),同比增长75.9%,其中,Robotaxi业务营收为150万美元(约为人民币1090万元),占整体营收的6.98%。

从财报来看,小马在整体营收上更领先,而在Robotaxi的营收上,文远更为领先。但是,两家公司还都未扭亏为盈,都处于净亏损期。

在出海方面,文远起步更早,是Uber合作的第一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也是目前唯一集齐中、美、法、沙特、阿联酋、新加坡六国牌照的自动驾驶公司,领先于小马。但小马也加紧了出海布局,在卢森堡、韩国、新加坡等国陆续签约落地。





在车企合作方面,小马与丰田深度合作,同时与广汽、北汽也有着紧密的合作。小马智行创始人、CEO彭军在财报电话会上提及,小马第七代的前两款车型(分别由广汽、北汽生产),在6、7月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由此可带来单车运营成本的大幅下降。在这方面,小马领先于文远。





在车队规模方面,从两家公司对外公布的数据来看,小马的Robotaxi车队规模已突破500辆,今年希望提升至千辆级。文远则在一个季度前,披露公司Robotaxi规模约500辆。在这方面,二者为相对持平的状态。

L4自动驾驶的试金石,仍是Robotaxi

从上述比较来看,两家公司各有所长,在整体营收规模和车队规模上相当,但为什么文远的Robotaxi业务营收能达到小马的四倍呢?

相比小马,文远在财报中,对于Robotaxi收入的具体说明显得更含糊。

从财报来看,文远知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服务收入,包括ADAS 研发服务、智能数据服务、运营和技术支持服务。其中,智能数据服务收入为文远贡献了较大的收入增长,但文远在财报中并没有过多解释该部分收入的详细来源和构成。

有迹象表明,这可能是文远为了让公司整体营收和毛利好看而布的一手棋。

在2024年提交给SEC的文件中,文远曾提及在智能数据服务上,文远只是个代理(agent),从客户拿需求后转手让禹迹(广州禹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服务,文远只是个中间商,赚个中介费。





而禹迹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公司,法人的名字是韩明,正是文远知行董事长、CEO韩旭的兄弟。虽然禹迹和文远并未互相持有股份,但禹迹是文远的供应商,为其提供高精地图、数据标注服务。这一点,在文远的招股书中也有提及。





有接近文远的投资人透露,禹迹从快手、抖音、大模型等公司承接数据标注工作,以文远的名义签约,但实际又转包给禹迹来做,从而达到文远将营收和毛利做大的目的。资本市场中,还流传一种说法,认为这是韩旭在通过禹迹转移公司利润。

其实两家公司竞争升级的背后,也是行业高速发展的一种信号。

至于谁是“全球Robotaxi第一股”,现阶段谁在财报和落地上领先谁半个身位,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尽快让自动驾驶落地,真正实现从试点,质变为能为广大用户带来安全、高效、舒适的出行体验,这才是中国自动驾驶企业最核心的任务。而Robotaxi业务,是重中之重,是避无可避的战略高地。

两家公司都深知Robotaxi业务的重要性。

文远知行CFO李璇在财报电话会上预计,随着业务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规模,Robotaxi将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首先,车队扩张直接意味着更强的营收能力。其次,Robotaxi拥有三重增长引擎,始于硬件销售,随后是服务收入以及收益分成。目前硬件销售支撑着增长,但随着运营成熟,服务收入和收益分成将带来长期的增长潜力。第三,公司瞄准的是单位经济效益更强的市场,尤其是每公里价格更高的市场。

小马智行CFO王皓俊表示,公司业绩的强劲增长证明了可规模化、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通过优化“人员—车辆”远程运营比例、降低车辆的保险成本,Robotaxi单位经济模型(UE)改善显著。这一增长得益于用户覆盖范围扩大、一线城市用户需求攀升,以及Robotaxi运营车辆规模增长。

自动驾驶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经历过泡沫繁荣,也经历过泡沫破灭。纸面上的漂亮数据和美好憧憬的漂亮话都会说,但自动驾驶企业的终极理想,不应止步于这些表层的东西,能真真切切为大众带来出行体验的升级,让中国自动驾驶实力走在世界前列,才应该是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应该合力走向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