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革命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智能化功能俨然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其中,自动驾驶已经成为车企争夺赛的焦点。
与此同时,整个自动驾驶行业都不断被商业化的困境拷打,尤其是在2023年汽车行业“价格战”的背景下,如何寻找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最优解,成为业界需要思考的问题。
“全球的自动驾驶公司,过去十年只有特斯拉赚到钱了。因为特斯拉做到了在功能上有钱赚,往下垂直整合实现系统的极致精简。把量做起来后,软件和硬件的毛利率都有。国内在这个方面,还是‘小学生’阶段。” 1月16日,大卓智能 CEO谷俊丽博士在大卓智能首届生态日上说道。
作为奇瑞“瑶光2025”战略中自动驾驶的重要布局,大卓智能为奇瑞集团旗下的乘用车、商用车开发不同的智驾方案。据理解,在2023年瑶光科技节上,奇瑞首次推出“大卓智驾”自动驾驶技术品牌,旨在将自动驾驶打造成奇瑞的核心竞争力。
在首届生态日上,搭载大卓智能首款自主研发的ADAS产品Pilot2.0的星途瑶光和奇瑞瑞虎9两款车型,以及大卓首个自研并实现落地运营的L4级无人驾驶网约车Robotaxi也一同亮相。
出席当天活动的,还有来自大卓智能生态合作伙伴的企业代表。谈到当下汽车行业高度内卷的竞争格局,大卓智能董事长高新华在致辞中表示,大卓智能不做烧钱的买卖,不搞全栈自研,和合作伙伴一起跨界共创。
不做烧钱的买卖
新能源车市竞争的胜负手在智能,而智能的核心在于自动驾驶。企业在摸索中前进,拼算力,拼软件,拼数据。也因此有了自动驾驶系统是否应该自研的汽车“灵魂论”的争论。现实是,这些投入大、技术难、周期长的投入,很难通过车企单打独斗去完成。
“我们在成立之初,奇瑞集团就对我们有非常严格的家训:我们不是烧钱的公司,相反要有经营的眼光,把技术变为有价格的产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谷俊丽指出,大卓在发展过程中,希望能借助外部资金、外部生态来开疆拓土。
在加入奇瑞之前,谷俊丽曾是特斯拉Autopilot机器学习技术的领军人物,后回国担任小鹏汽车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她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打造中国智能车,然后解决中国本土化的自动驾驶,这是我个人认为的使命。”
为了打造出自动驾驶的商业闭环,构建一个良好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奇瑞将自动驾驶的发展策略定为“为全球1300万用户提供极致性价比的智驾体验”。围绕这个发展策略,大卓智能将为奇瑞的乘用车、商用车开发不同的智驾方案。同时采用Pilot与Drive双轨战略。
在Pilot战略规划中,大卓智能计划到2024年将智驾方案搭载30-50万辆车,智驾合作伙伴的方案将搭载奇瑞品牌车型超过90万台车;2025年,大卓智能将冲击销售国内外的200万辆车都搭载大卓智能的智驾方案,合作伙伴的智驾方案上车超200万辆,计划主销车型ADAS整体配置率超过80%,L2+智驾方案的配置率超过30%。
此外,针对新能源智能化商用车的Drive战略,将是大卓智能通过技术降本的一个核心开发策略。在商用车方面,大卓智能正在为奇瑞集团开发Robotaxi、自动驾驶清洁车、自动驾驶牵引车等不同自动驾驶车型,部分无人驾驶商用车将投放于全国13座奇瑞工厂,预计2026年的无人驾驶商用车投放数量超过1万台。目前,奇瑞超级一厂已应用一台大卓智能开发的自动驾驶拖挂车。
全栈自研还是全栈可控?
其实,在此之前,谷俊丽曾在公开场合演讲中表示,“在自研的道路上我们的策略是实现全栈技术可控,并不是全栈自研。对于一个2C产品终端型公司,技术的核心定位是中台,我们的核心策略是聚焦AI算法、大数据、系统设计、架构融合和垂直整合,在其他层面我们欢迎能力互补的行业伙伴来一起共建,补位借位,快速形成奇瑞技术生态。”
按照谷俊丽的规划,今年二季度,大卓智能将推出自主量产的 Pilot 3.0产品,支持 L2+包括高速NOA功能;2025 年第一季度,发布 Pilot 4.0产品,支持城市NOA功能。
这个节奏和行业内成熟的自动驾驶企业相比,并不算领先。毕竟,成立于2023年2月的大卓智能在竞争激烈的自动驾驶赛道上还是个新兵。也正因如此,大卓智能得以避开一些前人踩过的坑。
大卓智能的生态合作伙伴—四维图新总经理程鹏表示,现在智驾路线逐渐清晰,大家讲性价比,讲快速量产,而不是像过去堆硬件堆性能。“智驾领域‘高性价比方案+数据闭环’未来将成行业最优解,开放协同将是产业必经之路。现在的时机刚刚好,我们完全可以选出一个最快能上车,最快能实现商业化的产品,助力奇瑞的智能化量产。 ”
而依托于奇瑞集团国际化的布局,大卓智能在成立伊始就提出了国际化的定位。据谷俊丽介绍,大卓智能目前在全球拥有四大研发基地,员工数量超500人。
“我们认为有三样东西是中国企业出海的‘秘密武器’:创新型的核心零部件、互联网用户思维加上AI和大数据技术。与此同时,数据和法规是我们出海的难点,最关键的是生态链的合作伙伴要形成合力,这是突破海外市场的关键。”谷俊丽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