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与华为的牵手,一直没有迎来双方的官宣,不过近日针对华为将与江淮汽车合作造车的传闻,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表示:华为不造车,还是通过智选模式合作。如此,双方的合作也算是实锤了。
有人说华为和江淮,也不知道谁才是海王。这句话其实还挺中肯的。
一直以来,华为坚持说自己不造车,旁人却都说华为要造车。近期因为人事调整的关系,华为要亲自造车的传谣甚嚣尘上。当然,华为的嘴,依然硬。
华为在汽车业务上的三种模式:标准化的零部件模式、HI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以及智选车模式。
标准化的零部件模式开始得比较早,从最初的车联网到后来的贾广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电机电控、AR-HUD等标准化的零部件,华为均有销售;华为与北汽、长安和广汽的合作则为HI模式,即华为的全栈解决方案,硬件+软件打造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云端升级等,最佳代表是极狐阿尔法S·HI版、阿维塔11等;智选模式的开局是与重庆小康集团赛力斯合作,从最初的赛力斯SF5到后来推出AITO品牌,如今AITO旗下有两款车型在售,分别是问界M5和问界M7,兼顾了纯电和增程。
华为的下一步,就是将智选模式做得更加成熟,扩大“造车”版图。与谁合作,此前一直是未解之谜,奇瑞、极狐、江淮都被认为是备选项。即便是当下与江淮的合作被间接披露,双方却一直秘而不宣,也不知是怎么打算的。
说间接披露一点不假,在余承东说话之前,很多人是从工厂开建的消息来印证合作的真实性。在今年2月16日,建集团官网发布消息称,中建六局联合体中标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EPC项目,中标额约15.44亿元。中建集团表示“该项目是合肥市重点工程,建成后将用于华为与江汽集团在合肥共同开发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汽车。”
这意味着,华为与江淮的合作已在推进中。招标书显示,项目位于肥西县新港南区江淮新港工业园区,总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冲焊联合厂房、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办公场所、餐厅及相关公用辅助设施。项目工期为365天,即一年。
工厂完成后,生产车型级别为“B级→D+级”,可适应 Sedan(轿车)、SUV、 MPV、Crossover、Sporty 等各类车型的共平台开发,达到年产3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能力。
江淮这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不太理想。自身乘用车业务很难开展起来,只能艰难维持。为了发展,这些年下来,它也积攒了好几个合作伙伴。
凭借给蔚来代工,江淮消化了不少产能剩余,合作五年后二者成立了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2016年,江淮与大众联手造车,推出思皓品牌,可惜车型在终端销售市场没有爆红。如今,思皓这个品牌已经回归到了江淮旗下,而大众安徽或将在今年量产西雅特性能品牌Cupra旗下全新电动SUV——Tavascan,并于2024年起销往欧洲市场。
即便“左拥蔚来、右抱大众”,江淮依然略显落寞,根据江淮汽车披露的2022年业绩预告:2022年全年,江淮汽车实现净利润为-14.37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为-25.65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亿净利润、-18.84亿扣非净利润相比下降明显。
2023年最新产销快报显示,其在今年1月汽车产、销量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22.04%和31.32%。其中,近半年来持续稳增的纯电动乘用车,也未能躲过下滑,其产销量同比双降,销量降至1.03万辆。
此番,江淮与华为的合作,能成功解救它出目前的困境吗?这一点实在是不好说。与华为的合作中,赛力斯在前期是受益了,现在却是亏损状态。根据赛力斯此前披露的财报预告显示,2022年赛力斯预计实现净利润约亏损35亿-39.5亿元,与上年同期的亏损18.24亿元相比明显扩大;这是赛力斯连续第三年净利润亏损,2020和2021年分别亏损了17.29亿和18.24亿。也就是说,3年时间赛力斯最低或亏损超过70亿。
若余承东所说不假,江淮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与江淮与赛力斯是一样的。你们觉得,智选模式是不是江淮的“良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