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司机,大家对于日常驾车途中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已是烂熟于心,但是时代在发展,交通安全方面的规则也在一步步升级完善。在“分心驾驶”方面,基本也都明白开车不可以玩手机、打电话,但“分心驾驶”绝不止于此。
2022年8月,北京“分心驾驶”探头上岗,到8月底全市启用设备已超2200余套,且后续在逐步增加。它们的出现,让不少人意识到原来这些行为也算是“分心驾驶”,抓拍到就是200元、3分。
一、停车等待红绿灯时,玩手机、打电话。在等待红绿灯时,虽然车停下了,但驾驶行程并未结束。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三项,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因此,在此期间,如果驾驶员“以手持方式”接听电话,刷视频、操作手机导航等,均属于违法行为。
据说,开车接打手机导致交通事故的风险比通常情况高4倍,追尾概率增加1倍,注意力下降37%、刹车反应慢19%。大家应该也遇到这种情况,已经绿灯了,但前方车辆车主玩手机没注意到绿灯已亮,一时也不走,导致短暂的交通堵塞。
二、停车等待红绿灯时,长时间操作车载科技设备。目前因这个原因被拍到的不算多,随着车载屏幕越来越大,内置功能越来越丰富,在停车等候时候用大屏看看视频或者查找东西都是有的。
有人问了,如果在中控附近安装了支架,接打电话和操作手机,算不算?你的手如果没有长时间放置在手机上,基本是不算的。就像现在很多外卖员会在电动车上安装支架,以便随时接单或者查看导航等,这种是没有相关规定要被处罚的。
不过,不论是谁,在骑电瓶车或者自行车的时候,一手骑车一手拿着手机且观看,被抓现行,也属于非机动车范畴内的“分心驾驶”。
“分心驾驶”这一点如何判断呢,北京交管部门表示,非现场执法系统将通过两到三张抓拍照片,违法图片抓拍是有一定时间间隔的,只要确认车辆在移动过程中,驾驶人有操作手机的持续行为,比如两张图片都显示他在保持同一个动作去操控手机,就可以认定为分心驾驶并作出处罚。
如今的抓拍设备对高速运动车辆具备精准跟踪捕捉能力,确保捕获的车窗内“分心驾驶”违法行为成像细节最佳,从而生成更为精准的违法证据图片,形成执法数据。即便如此,前端采集的图片上传至执法录入平台后,录入人员还是会针对一部分违法特征不明显,或图片质量不足的数据进行一次初筛,再进行二次审核确认,经人工审核确认后,将符合规定的交通违法数据导入系统,并通过短信等渠道告知违法行为人或车辆所有人,要求其按期接受处罚。
目前,对“分心驾驶”的严格抓拍以北京地区为主,从点到面,未来扩展到全国范围实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大家不妨提前适应这种节奏。驾驶车辆时,我们需要随时观察路面情况,以及周围的车辆与行人的情况,以便及时应对,从而避免发生交通违章或交通事故。你将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情上,一旦碰到突发情况,极容易措手不及。
而且,分心驾驶还会导致车速变慢,影响到其他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导致交通堵塞,给其他人带来不便。在高速公路上更是不能分心驾驶,高速上的车速都很快,即便是追尾,后果也不堪设想。
你以为的一个小小举动都会酿成严重的后果。2月14日,G15沈海高速发生惊险一幕,一辆红色小车在追尾大货车后,司乘人员双双选择跳车。高速交警调取了大货车的前后行车记录仪以及向跳车人员了解后,还原了事故的经过。
红色小车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用来导航的手机从支架上滑落,他选择弯腰去捡手机,就在这一晃间,车辆方向发生偏离,追尾了前方行驶的大货车。事故发生后,因一时慌乱,未了解清楚车辆的碰撞和行驶情况,选择在高速路中间停车甚至跳车。不论是前期的碰撞还是后期的跳车,都是十分危险的举动,更何况是在高速路上。
在此,提醒大家,开车勿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