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媒体 > 正文

柴油乘用车在国内不受待见 最根本的原因竟是...

汽车消费网
2018-04-08

  对比现在的汽油家轿,很多消费者对柴油车的认知还是“噪音+浓烟”的刻板印象,这是柴油家用车不受待见的最直接原因。

  而实际上,随着发动机技术的革新和柴油标准的升级,柴油车现在的噪音和震动控制已经完全满足家用,在加上其本身耐艹(使用寿命长)、便宜(保养简单还省油)、好开(低扭大、不易熄火)等优点,综合来看完全有取代汽油车的潜力,但整个市场似乎并没有超这个方向发展。

  柴油车没能取代汽油车是多重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果。

  首先是石油的产出结构。

  汽油和柴油都是石油分馏的产物,虽然汽/柴油在产量上半斤八两,但我们是典型的工业型国家,对能源的消耗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石油化工业中柴油产量很大,但都加到了重卡、工程机械以及农用机械的油箱里。柴油作为各种重工机械的动力源,必须优先供给能创造生产价值的各种工业设施,而不是家用车这种民用消费品。

  归根结底,柴油对国家来说是重要物资,乘用车用柴油的优先级太低,即使柴油热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好,也轮不到老百姓“享用”,不然产出的汽油真心没地方去。出口?中国的原油普遍硫含量偏高,连我们都更喜欢中东的原油,更别说部分家中无油的老外。

  然后是国家政策的导向。

  欧洲的乘用车发展最早,从转速高、效率低的汽油发动机到转速低、低扭强、效率高的柴油经过了十几年的市场变革,到目前也只是一个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中/日/美的起步都更晚,我们已经错过了欧洲大力推广柴油车的年代。

  从国际成品油的使用格局来看。欧洲现在是柴油不够用,汽油用不完,而且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现在正在通过贸易手段解决该问题,说白了就是卖掉多余的汽油,再买柴油回来;美国的使用量变化不大,汽油略微升高,柴油略微下降;中国两样的需求都是暴增。

  当年,面对日益严苛的政策排放要求,欧洲的车企选择开发更高效的柴油车来取代汽油车,柴油的价格、税率也明显低于汽油,大力推广柴油车导致了其需求量增加,进而导致现在供求不平衡的局面。说白了,欧洲看中柴油车,是因为他们发展早,已经形成了稳定略显僵化的市场格局。

  最后是新能源车的快速崛起。

  中/日/美的乘用车起步相对晚一些,也看到了大力发展柴油车的可能带来的供求不平衡。正好现在新能源车快速崛起,政府才政策引导上就选择了走纯电动和混动的技术路线,柴油虽然在燃效上比汽油略有优势,但远远没法跟新能源车相比。失去政策支持,汽车厂商当然也不会费力不讨好去开发“高精尖”的全新柴油引擎,柴油乘用车自然发展不起来。

  最近几年,欧洲也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车,虽然手动档柴油车依旧占据很大一部分市场(实在耐艹,好开,没法淘汰),但大趋势还是跟着大家一起走的。新车还是有更多的自动挡,更多汽油,更多混动电动,就连工业领域也逐渐像电气化方向靠拢,这才是当前国际社会公认的“朝阳产业”。